重視高校美育中的藝術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西體育館,並與師生代表討論。

總書記訪問清華大學透露了四個教育方向:一是注重審美教育,二是注重創新,三是注重體育,四是道德教育,涉及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許多熱點問題。

再提美育的重要性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秘書長調查的第一站,反映了黨和政府對美術教育和美術教育發展的高度關注。審美教育是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激發創造力。

從細節上講,審美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發現、理解和追求美,使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總的來說,審美教育關係到青少年人格的培養、靈魂的塑造和人民堅定的文化信心。

“藝術、藝術、科學、技術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相互補充”“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介,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總書記的初衷是把審美教育和傳承作為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石。作者認為“美育”在知網搜索關鍵詞,數據顯示文章結果7229篇。 “藝術教育”對於關鍵詞搜索,數據顯示有7533個結果,說明目前重視美育實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堅持中華美學精神和文化自信

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在包羅萬象的藝術生態中,中國藝術教育要找到支點,保持穩定,培養能夠將經典藝術與當代創作有機結合的創新藝術人才,為中國藝術在世界藝術史場景中樹立文化坐標。

因此,高校的藝術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美學精神,在中國傳統藝術研究和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創新。中國美術館館長吳偉山將中國美學精神概括為八個方面:儒家互補的文化結構、懷舊的生活體驗、觀察、理解自然欣賞特徵、虛擬現實創作規則、審美生成、生動的藝術境界、高超中和的審美理想。總結可以說是一個突然的進入。

主題是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高校藝術教育課業的創作內容應弘揚傳統文化、經典活動和中國美學精神。中國美學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藝術課業的創作不僅要教授技術,還要注重作品的內容、內涵、核心和精神價值。 “術”與“道”之關係。

中國正處於全球化浪潮中,藝術教育也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從創作主題、表達形像到創作技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全球化不僅給中國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而且西方的文化世界觀也影響了中國的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

瀏覽一個視頻平台,你會發現超過80%的數字藝術作品的主題和形像是西方魔法主題和西方面孔,或日本和韓國風格,很少有東方民族形象和主題。分析原因,除了外國技術搬家和模仿學習原因外,它還長期受到西方文化背景繪畫的影響。

由於外國創作工具首次發布後,外國人首先使用它的創作必須是外國形象,所以第一個傳播也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粘附在西方作品和雕像教程中傳播,中國網民搬到網站模仿學習。模仿自然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模仿自然也是西方角色,模仿後發送微粉傳播。然而,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實用的藝術作品,一旦缺乏國家、社會和國家的出生關懷,這類作品都難以永恆,難以被人民欣賞和繼承。

中國的藝術教育應該提倡學生髮現和感受民族文化主題人物事件所表現出的美,並指導學生創務人民為目的的出生護理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實踐特徵,是由歷史、社會、生活和祖先的實踐產生的,形成了無數壯麗的道德象徵,如田恆500人、大禹水利、“還我山河”的岳飛,“留丹心照汗青”戊戌變法的譚嗣同文天祥,“盡力而為,死後已”的諸葛亮,“先憂天下”鐵面無私包公的范仲淹。

這些形象高度道德化和哲學化,不是理論和概念的傳播,而是直觀、具體、生動、觸手可及的典型人格。直到今天,它仍然閃閃發光,是震撼心靈的榜樣。 “立像以盡意”。中國藝術教育應培養能夠塑造這些藝術形象、講述真實中國故事的人才。樹立民族藝術話語權,增強民族藝術作品的價值,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

從藝術教育普及的角度來看,要增強繪畫作品的社會認同感,繼承藝術作品的最好方法是讓它再次流行,而不僅僅是在博物館和教科書中。就像中國一樣“動漫”漫畫和藝術片必須遵循人民藝術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最近播出的一檔節目《藝術經典中的黨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選出了100部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經典作品進行深入的審美分析。它是藝術教育的經典案例,深受觀眾喜愛。

遵循藝術創作的真實規律

目前,交叉科學研究使新的數字藝術AI發展如火如荼。 AI有可能創作出好的實用藝術作品,但很難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因為AI它不能取代人類生活中的精神、情感和審美體驗。

所有的藝術都必須遵循藝術真實性的基本規律,即藝術來自生活。它的意義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遵循生活邏輯、人類理性邏輯和情感邏輯。 AI藝術的缺點不是智力、情商、模仿機制和算法,而是AI缺乏人類獨特而復雜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歷的真實性,缺乏藝術真實性法則的審美鐵律,缺乏真實性審美法則的支持AI藝術本質上是機械複製。

可以看出,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有關。隨著信息技術的再發展,機器人不能取代人類,數字技術不能產生人類獨特的情商、情感、審美、概念、倫理和興趣。如果機器取代了人類,世界將變得毫無意義。

總書記訪問清華大學時的講話在全國高校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北航認真加強和完善學校審美教育工作,積極規劃審美教育工作部署,與中國美術館簽訂合作協議,創建審美教育基地,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吳偉山參觀北航講堂和首屆北航藝術節開幕講座,與師生分享雕塑背後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中國文化,描述雕塑藝術的探索過程和時代雕像的初衷,引起師生的強烈共鳴。

高校藝術教育應服務國家民生,鼓勵藝術科學結合,賦予改革創新能力,堅持文化信心,培養一流人才。在弘揚中國審美教育精神、增強文化信心、審美教育、美化人、美化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